学生工作部 搜索 吉利学院官网
首页
思想教育
奖励资助
公寓之家
心理咨询
国防教育
征兵工作
政策法规
辅导员队伍建设
部长信箱
下载专区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内容:

战“疫”路上,你的心理健康我来守护!

发表于:2021-11-13 来源: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2021年的冬天,我们再次与疫情近距离相遇。成都疫情的变化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新冠肺炎,是全人类正面临的考验;抗疫,需要的是上下同心,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我们每个人都是影响战“疫”走向的重要成员。

此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支持他人,为抗疫助力呢?

691252394495078786.jpg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做好自我防护就是最有效的抗疫方式。

1.首先,要做好防护

坚持佩戴口罩,不去中高风险区,减少病毒传播风险;常态关注健康码,如实报告行程,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在校托管和居家隔离。

2.其次,要有必胜的信心

在近两年的抗疫历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级各部门的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也更加充分地运用到了抗疫工作中:“健康码”分级更细致、反应更灵敏;“时空伴随”等概念的出现也让我们多了一份安心。充分重视,但不过度担心,这样的积极状态能让我们寻找到生活与抗疫的最佳平衡点,获得安全感。

273006510414982126.jpg 

疫情发生后,你现在的状态如何?面对不断反复的疫情,生活、学习与工作的节奏被打乱,在这样的应激状态下我们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身心反应:

1. 作为学生

我们可能会感觉自己不断被打扰,时时关注健康码的颜色,想学习又想知道疫情最新进展,很难做到心无旁骛;户外活动被迫减少,和朋友、同学保持社交距离,外出计划被迫取消,甚至有可能会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在疫情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我们更迫切地希望得到家长的积极关注和支持。

 595509779483789512.jpg

769107305496449002.jpg

867926809884552881.jpg197687319777440566.jpg

2. 作为家长

我们担忧着孩子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担忧疫情、隔离、停课等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对疫情、对孩子学习、对未来生活的焦虑情绪交织在一起,更为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关注,从而演变成孩子们眼中最为令人厌烦的“不停唠叨”“指手划脚”“专制独裁”,亲子之间从“我的眼中只有你”变化为“越看越不顺眼”,从而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矛盾冲突频发。

这些身心状态都是我们在疫情之下的正常反应。看见这些状态、接纳它的存在是积极应对的第一步。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技巧帮助自己和家人更好的调整状态,应对困难。

236680551456661289.jpg

To:同学们    

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帮助他人

理性感知,理智面对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疫情的信息,每天关注时间不宜太长。理性看待疫情的发展,相信我们终会战胜疫情,恢复生活常态。

维持节奏 ,为所当为  

合理安排饮食、睡眠、学习、运动以及休闲时间,能给你带来更多的力量和内心的安定。当我们沉浸在对自己生活的付出和追求时,内心的安定感提升;当我们看到每日学习任务完成的点滴成就时,生活的掌控感回归。

积极行动,调整心情  

情绪不佳的时候,我们不妨:

★宣泄出来,减少消极情绪“占内存”;

★动起来,用身体的打开舒展焦虑的内心;

★鼓励自己做一些积极、愉快的事情......

To:家长们

理解与支持是走出困境的一剂良药

多理解感受

成人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感会加重孩子的应激反应。作为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信念坚定、内心坚强;多关注孩子的反应,多包容、多理解,鼓励孩子积极面对无法预知的风险,坦然接受在校托管和居家隔离,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多询问需求

面对疫情,我们要树立“发生什么,我们就一起应对什么”信念。聚焦问题的解决既有利于缓解焦虑和无助,又有利于快速寻找解决途径,多想想“之前的居家隔离,我们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多问问“怎么做,我们会感觉好一些”,放松心情,灵活应对需求。

多关心健康

疫情下我们会对高烧等身体异常极为敏感,加之按照防控要求就医流程较为繁琐,患者内心压力巨大。作为家长要鼓励及时正常就医,多安慰、多关心。

多传递支持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无论是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疫情志愿者、黄码限行者还是病毒的感染者和传染者,内心都会更加敏感和脆弱,我们更需要互相体谅,不抱怨,不指责,多包容,多支持,彼此就会多份温暖和爱。

676a14a1f5be37e333f9fe67707817e.png

如果您有咨询需求

可以拨打国家或省级心理咨询电话

捕获.png

以上信息来源于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吉利学院师生可通过以下方式寻求心理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028-63286525

心理咨询预约

6336001574478309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