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要求,突出以赛代练、以赛代训,强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建,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强化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第二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部门
学生工作部 人力资源部
二、参赛人员
全校专职辅导员
三、比赛时间
初赛:2022年11月16日(暂定)
复赛、决赛:另行通知。
四、比赛流程
比赛共设置基础知识测试、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3个环节。第一阶段比赛包括基础知识测试,采取线下形式进行,排名前40位选手晋级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比赛包括案例研讨和谈心谈话环节,均采取线下形式进行,案例研讨环节排名前20位选手晋级谈心谈话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 | 11月16日下午 | 基础知识测试 |
11月18日 | 公布笔试结果 | |
第二阶段(暂定) | 11月21日下午 | 案例研讨 |
11月24日下午 | 谈心谈话 |
五、比赛项目
1.基础知识测试。采用闭卷作答方式,限时90分钟,重点考察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题型包括单选题、不定项选题、简答题、对策分析题。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知识;党和国家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会议及文件精神;辅导员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等。
2.案例研讨。主要考察辅导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应急处突等能力。选手在赛前抽取小组、AB角签位,赛前10分钟分别抽取1道案例。比赛以“我提问,你回答”的方式开展,由AB选手围绕案例共同辨析原因、研讨对策、总结规律,并在最后由评委进行提问。首先由A1选手根据抽取案例进行提问,B1选手作答,后由评委进行提问,B1选手继续作答;随后由B1选手根据抽取案例进行提问,A1选手作答,后由评委进行提问,A1选手继续作答(每道案例选手提问时间限2分钟,专家提问2分钟,选手作答时间限6分钟,分别计时),以此类推。评委结合提问质量和作答情况分别对选手进行评分,提问分数占比30%,作答分数占比70%。
3.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程度,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解决理论困惑和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参赛选手提前10分钟抽题,根据题目要求开展谈心谈话。谈话结束后,选手需结合谈话情况进行简短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并回答评委提出的1个问题。谈话限时10分钟,总结与回答问题各限时2分钟。
六、计分方法
(一)评委评分
1.选手评分采用评委集体评分的方式,每个项目总分100分。谈心谈话项目将组织对谈话学生进行满意度测评,作为评委打分的参考。
2.基础知识测试采取评委统一评审的方式,评委评分为选手在该环节的最终得分。案例研讨、谈心谈话采取评委分组评审的方式进行评分。为减少分组评审对参赛选手成绩排名的影响,最终得分按照排名顺序采用归一法处理,其中小组第一名为95分,最后一名为75分,其他名次选手按照公式计算得分:选手最终得分=基础分75分%2B20×(选手原始得分-组内原始最低分)/(组内原始最高分-组内原始最低分)。
(二)选手得分
选手最终得分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知识测试得分×20%%2B案例研讨得分×40%%2B谈心谈话得分×40%,按比赛总成绩由高到低评选出最终奖项。
七、奖项设置
按照参赛选手最终总成绩排名评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颁发证书和奖品。根据选手总成绩和日常表现,综合推荐参加次年四川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
大赛结果将作为学校辅导员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6名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学院要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作为加强队伍建设,强化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抓手,认真做好组织动员和指导工作,积极为每位参赛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以保证竞赛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2.严格落实。全校参赛人员原则上均须参加初赛。如确有特殊情况,需经所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同意后,在初赛前1天以书面形式向学生工作部请假。
3.精心准备。全体辅导员要以本次比赛为契机,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和知识要点,以比赛找差距,以比赛明方向,以比赛促建设,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推动工作。
学生工作部
2022年10月18日